专访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 他都说了些什么?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3-07-30
他,是孩子们口中的“李爸爸”,讲起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刻,他眼中的回忆满是希望和柔情;他,是站在孩子身边、感同身受的好老师,他相信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帮助孩子完整地成长;他,是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校长,从躬耕三尺讲台到执掌教育集团,为建设现代化学校不断思考;他,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一段故事的讲述人。他,就是北京小学的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李明新。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学,北京小学(以下简称“北小”)诞生于1949年6月19日,可以说与新中国同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北京市委亲自组建的规模最大的公立寄宿制学校。
爱国、奉献、实干 校史给予师生成长精神养分
李明新说,北小的师生从70年的校史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养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至今。“第一,就是爱国的情怀。北京小学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当时随着北平和平解放,许多干部进到北京,要开始进行新中国的建设、新北京的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很多人都将子女寄养在老乡家,革命胜利了,孩子们被接回来进入北京,也就组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校。孩子们都寄宿在学校,以支持他们的父母继续投身工作,进行新北京的建设。同学们胸怀强烈的爱国爱党之情,为了建设新中国,学习、劳动、锻炼。”
北小建校之初办学条件艰苦,并无稳定的校址校舍。当时,张自忠将军的女儿,也是北京小学建校时的老校长之一张廉云同志,多次向党组织表示要把其父牺牲后遵其遗嘱筹办的私立自忠小学奉献给国家。通过研究,1950年,北京市委决定把私立自忠小学并入北京小学。李明新说,“这就是第二点,北小人的奉献精神。当时参与筹建北小的另外几位老校长还有:禹培芝同志、从延安保育院一路护送孩子们到京的伍真同志、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就到北小工作的陈玉华同志等。这些老同志也都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教育。师生都一起寄宿在学校,学习、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过程中也形成了爱生如子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北小的老师还在传承这些文化。比如多年来,北小一直保持家访的传统,家访率100%,无论冬夏,老师们都会克服各种困难,牺牲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家中了解情况。这就是一种奉献的精神。”
“北小的校训是‘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正是这样一种实干精神使学校稳步发展”,李明新说,“第三,这就是北小师生的实干品格。不吹嘘、不张扬、不空谈,日常工作就是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多年来,北小的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通过扎实的工作,学校教育科研、课改、文化、集团化办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北小之魂,是北小人前进的动力。
童蒙养正,做好现代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北京小学未来的愿景就是要办成一所学生热爱、教师自豪、家长认同的基础教育现代化学校。”李明新表示,学校下一步要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把经验转化为各个集团成员校前进的动力,并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均衡不是目的,优质才是我们的追求。”
提及实现路径,李明新介绍,首先是要进行现代化学校建设,学校将从办学理念、制度、队伍、设施等各方面向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努力。其次,要让学校的文化建设更加鲜明。“我们要传承北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北小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使学校在制度文化、教师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和家校文化上体现现代教育的思想,使学校文化更具现代教育特征。”
李明新表示,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人的现代化要从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做起。为使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当下思想教育、品德培养、人格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会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教育者的责任,这里说的教育者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家长。他认为在小学阶段“童蒙养正”是教育的重点。他进一步阐释,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这是指每个学段的孩子在教育上都要突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小学阶段就是要在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他们进行人生的启蒙。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美好的品德情感,引导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养正”的内涵。这是基础教育应该着力的基础性工作。
李明新说,“现代教育要形成家校育人的共同体。在这个时代,我觉得不能够学校单边作战,学生的发展是受制于各个方面的,尤其是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密切联系,形成育人的共同体,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建设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让学生校内校外、家里家外都能够受到正确的人生教育。”
回归教育本真 尊重孩子成长规律
作为一名躬耕讲台二十年的一线教师,李明新在从教师到校长的工作中,不断去感受和体味孩子的成长过程,“我认为基础教育要回归本真,尊重人的生命成长规律。”
李明新把这一过程归纳为“五养”。这五养分别是:慢养、顺养、牧养、素养和调养。第一,慢养。这是指儿童教育不能图快,要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规律,耐心地等待着儿童一点一点地成长。“我这个慢养是针对今天社会的快文化提出的,我们今天太揠苗助长,太过度施肥了,这会加重学生负担,达不到很好的育人效果。”第二,顺养。“这不是说顺着孩子,而是要顺木之天,要承认差异,尊重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李明新说。第三,牧养。“这是说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圈养孩子,要像草原上牧人一样为牛羊寻找肥美的水草,我们的教育一个重要的责任是给孩子寻找发掘成长的资源,然后激发孩子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第四是素养。“素就是指日常、平时,素质不能速成,素质只能靠一点一滴培养,素质的培养在哪?在家庭的每一天的生活中,在每一顿饭的规矩中,在每一次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在每一次的待人接物中;素养在学校就是在每堂课中,在每次教育活动中,在每次做课间操的过程中。所以素养就是要强调养成教育,强调养成教育就要强调家校的合作。”第五是调养,这一思想借鉴了中医理论。李明新尤其强调,他认为一个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他身心的和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既要“扬长”又要“补短”。“有人说教育就是扬长的教育,我认为这还值得商榷和思考,不能极端和片面。我认为人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定是扬长避短的,但是他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扬己之长又要补己之短,尤其哪些短要补?比如说道德方面的‘短’就要补,学生的道德出了问题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再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一定要补,一定要‘调养’。”李明新表示,有些家长和老师只关注智育或孩子某方面发展是片面的,基础教育还是要强调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不一定全面优秀,但是一定要全面发展。
而今,“五养”教育思想贯穿在北京小学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因而创生出了独具特色的四季课程和实与活的课堂教学。
俯下身子为孩子 静待花开
李明新说,从自己师范毕业与北小结缘,“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难忘的故事很多,许多都是学生深深地感动了我、教育了我。”北小本校有1200名寄宿学生,记得有一次一年级新生入校后,他在楼道里巡视,课间有个新生突然跑过来搂住他,孩子说“李校长,我今后能不能叫你李爸爸啊?”李明新问为什么,小女孩说因为她特别想念自己的爸爸却见不到,“我能不能就叫你爸爸?”“我当时特别感动,这就是孩子需要父爱啊,所以我说好,你就叫我李爸爸。这孩子一叫我李爸爸,后来别的小孩也跟着叫李爸爸,这就是‘李爸爸’的故事。每当想到这些孩子们,他们都激励我要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回馈孩子对我的爱。”
“同时我们的教育要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李明新回忆,“当年,我当班主任教语文,有次新接了一个班,没多长时间有同学反映班里有个同学恨李白,这很奇怪,我就把他找来了。我问你为什么这么恨李白啊?他说老师我记忆力太差,背东西背不下来,我四年级学李白写的《赠汪伦》背不下来老受老师批评、同学笑话,好不容易熬到五年级,李白又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明天我背不下来,这又得受大家笑话、老师批评。我就理解了,实际上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需要我们更多的帮助,我说你不要恨李白,李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我们应该为他自豪和骄傲。我又说,你可以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其他同学今天放了学就要背下来,你能不能一天背一句,你用四天把它背下来行不?他说那行,所以后来他用四天的时间把诗背下来,我让他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背诵,同学们给他鼓掌,孩子也非常高兴,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李明新说,“所以我感受到老师要重视教学的方法,方法好了就体现了教育的艺术性,能够使孩子更好更快乐地去获取知识。孩子与孩子间是有差别的,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我们该思考如何静等花开,耐心地俯下身子教育孩子。”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老师要研究课堂如何来组织课堂教学,如何传授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方法。”所以,李明新也在学校建设中致力于提升教师素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去提升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使之成为自觉的追求。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老师的师德的素质,重视培养老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李明新说:“老师既要提高师德素质,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自觉地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去充实、丰富自己。所以你要问老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我认为,只要是对教师人生有益、只要是对学生的成长有用的知识都应该学习。教师只有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够厚积薄发,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所以老师的专业发展是无止境的。”
以上就是江南官网app下载 为大家带来的专访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 他都说了些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