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在帮助孩子“抢跑”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3-08-01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这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昆德拉的感叹,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写照。“抢跑”“陪跑”“拽着跑”甚至“抱着跑”等漠视教育规律、成长规律、学习规律的现象,正在成为儿童成长的“隐形杀手”。
中国传统文化的婉、静、实、久,与家庭教育的持久性、终身性、深刻性相契合,家庭教育观念亟须从中浸润“慢”的意蕴。“慢”并不是怠慢,也不是不求效率,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对规律的遵循和尊重。它不仅是行事、处世的原则,还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节奏。
家庭教育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协同,使命是立德树人,更须摒弃拔苗助长的心态和行为。父母对孩子要诚恳笃实、婉约耐心,像《颜氏家训》中那样“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规律,但可以为孩子提供生命发展的可能,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调拨家庭教育节奏的一种有效方式。
快快地放手。家庭教育需要慢的节奏,同样需要快快放手的观念,快和慢是辩证统一的。“蒙以养正”是古代先贤的普遍共识,颜之推指出,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父母就需要对其展开仁、义、礼、智、信的教诲,这样的教育最有效,效果也最为理想。顾宪成在家书《示淳儿帖》中说道,他不希望别人从他的嘴里听到他儿子的名字,他不愿意为其子当官求情,而是要求儿子潜心读书,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古人的家庭教育注重及早施教,且教是为了不教,让孩子在父母及时、正确的引导下进行独立判断、树立自我观念、形成主动意识。这恰恰是当代父母所缺失的。有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知道何时放手,甚至舍不得放手。这既违背了家庭教育的规律,又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长长的路慢慢走。家庭教育要重根基,正如清代袁枚所言:“无积而后墉,虽高必颠,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父母不必为孩子上学前不识字、不会读汉语拼音、不会做加减法、不认识英文字母而担忧,更不要依托培训班,拔高对孩子的要求,造成自己和孩子内心的恐慌。长期来看,这种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的抢跑行为,实际上是对儿童成长规律的不尊重。
拓展生命的维度,静等花开。家庭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生命最终是否幸福完整,是由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的。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精神生命之高,则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当下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不惜路途遥远、甘于奔波劳累;为了不让孩子掉队,不惜一切经济代价为孩子排满业余学习日程……孩子常常睁着无神的双眼强撑着听课、拖着疲惫的身体摸黑回家,试问这样的教育有用吗?这是对孩子自然生命的摧残、社会生命的剥夺、精神生命的漠视。
父母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理解生命的意义、拓展孩子生命的宽度、夯实孩子生命的塔基。我时常告诉孩子,要饮食平衡、坚持锻炼、心情舒畅。所以,“早上一杯水、健康永相随”“周末只要不下雨就要到户外活动”成为了孩子的生活习惯。
珍视“慢格调”。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旁征博引、讲求理据,这些都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面对孩子的问题,他们更多是耐心地让孩子了解道理,慢慢地树立起是非观念。当下有些父母,只要孩子做得不对,就劈头盖脸训斥一通甚至打骂一顿。这种急躁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有一次,我和孩子从食品店回来,突然发现多了一包葡萄干。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没有付钱就拿了店里的东西。我当时就告诉她,不付钱拿东西是不对的。晚上我静下心来想了想,发现自己并没有询问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见。第二天我召开了家庭会议,让孩子说出*东西的程序,全家一起讨论怎么办。后来我特地带孩子到同一家店里,观察她*东西的整个过程。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不问缘由地指责她,逼着她去认错,只会给她贴上“偷”的标签,到头来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为此,我更加珍视传统文化中的“慢格调”。
家庭教育是一项终身、持久的慢事业,与传统文化中的婉约、平静、笃实、耐久正相契合。父母需要涵养和历练,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庭教育节奏,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奏响孩子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三重乐章。
以上就是江南官网app下载 为大家带来的家长都在帮助孩子“抢跑”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