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5年的语文老师:唤醒孩子去自我成长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3-08-02
重庆巴蜀小学的丁小彦老师今年从教35年,从一个中师生到在读研究生,从一个只想“把课本教好”的语文老师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教师楷模,漫长的教书道路上她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在探索、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她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心门。
小学生学语文,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刚成为老师的丁小彦不到20岁,一开始教的就是语文。和大部分的年轻老师一样,她当时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把课本教好,把这门学科教好。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成为她所思考的问题:“小学生学了六年的语文,他到底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经过探索、交流和总结,如今的丁老师已经基本确定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学价值的核心追求,概括起是12个字:“爱母语、会读书、会思考、能表达”。
“爱母语就是要热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喜欢历史、喜欢生活、喜欢祖国灿烂的文化”,丁老师解释道。而配合“会读书”的核心素养追求,丁老师以及她所在的巴蜀小学目前则有了更成熟和具体的做法。
丁老师介绍道,目前巴蜀小学编订了一套名为“我是快乐小书虫”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期一本,总共12本。其中,每本教材里选择了60篇经典诵读的诗词作品,教材结尾还推荐了60至80本拓展的阅读书目,供学生自由选择。此外,为了激励孩子们,这些阅读教材中还配备了记录书页和星级小树虫的评价标准。孩子们读的书越多,星级也就越高;星级一高,产生的成就感也就越高。
除了课外阅读校本教材的编写,学校还鼓励亲子共读,这样一方面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降低孩子的阅读门槛,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朗读、孩子倾听的方式能将孩子更早地引入阅读的世界。
共读的方式不仅在亲子之间进行,还在师生和班级之间进行。丁老师告诉记者,在巴蜀小学,他们一学期会重点欣赏和分享一本书,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而且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正确的阅读方式和交流平台。”
阅读量提升以后,如何让孩子“会表达”? “3+N+1”就是丁老师所在学校研讨出来的方式。所谓“3”就是国家制定的标准习作教材,而N就是教师的个性课程、学生的生活实践,是结合巴蜀的生活习性、地方特色编订的指导老师的习作教本。“因为无论是写作还是口头表达,只有让孩子贴近自己真实的生活题材,孩子们才有话可说。”
至于思考能力的培养,丁老师则将之放在课堂上进行,让课堂从“问题”开始。丁老师介绍说,在她的语文课开始之前,她会让孩子们先预习、先思考,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老师的引导、课堂的讨论最后形成学生自己的思考成果。
以前是教孩子,现在是唤醒他们的自我生长
通过12字的核心价值指导,丁小彦完成了她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匠人”职责,而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和更高层面的探索她也一直在路上。
一方面,她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在发生变化:“以前是教得多一点,爱孩子多一点,现在更多地是在想,怎么去激发和唤醒孩子去自我成长”。
为了激发孩子自我成长的动力,目前丁老师专门开了一堂评价课。课堂以孩子为主导,主要是让孩子聊一聊这一周自己有什么成长和进步,根据孩子的表现,成长快和多的孩子会得到一枚徽章,展示在教室中。
这种激励不局限于优秀和上进的孩子,后进生也是丁老师关注的重点。她会根据那些消极成长孩子的具体情况与他们签订成长合约,只要达到了大家认可的进步标准就可以得到徽章,获得鼓励。“这些孩子开始不在乎,得到徽章后就越来越有劲了。”丁老师说,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鼓励和成长。
另一方面,她对教育者作为一份职业的思考也在发生变化:“把教书当成一份职业和把教书当成一份事业是一个老师成长过程中质的飞跃。”
从自己的成长中走过来的丁老师告诫年轻老师,如果将教书仅仅当成职业的话,会体会到很多辛苦,这样很难找到职业的快乐。但是如果当成事业去热爱的话,会从中获得育人的精神快乐,会觉得这份事业神圣而伟大。同时,这种想法也会对老师的整个生活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这样对自己、对学生和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建设城乡学校文化互助超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如今,作为一个成熟的优秀教师,对乡村教师的帮扶,对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是丁老师履历中又一个让人瞩目的闪光点。“当一个老师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成就之后,她就有责任把好教的教育理念和资源传递下去。”
作为在领雁工程中负责牵手巫山实验小学的大使,丁老师在探索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启了城乡学校文化互助超市的建设,帮助乡村教师在自我专业成长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所谓文化互助超市建设,据丁老师介绍,就是把巴蜀小学所有老师好的课例、讲座、PPT 做成一个个商品放在“货架上”,任何乡村老师如果有需求都可以无偿拿来使用。同时,他们每一年也会根据这些乡村老师的需要做一些问卷调查,然后听他们的课,跟他们进行互动研讨,解惑答疑,“这件事情我们到现在做了6、7年”。
起始和坚持都开始于一场并不偶然的“感动”。
2004年,巴蜀小学开展了一个“走进新课程”的活动,所有老师被分成13个小分队到綦江的13个乡村学校开展“手拉手”的教援活动,丁小彦也是其中之一。这次的教援活动,他们主要的形式是举办讲座、开研讨会。丁老师告诉记者,当时由于教室容纳人数有限,很多老师就站在外面听,“听着听着就下起雨来了,当时我觉得那些老师打着伞站在教室外面,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感动,觉得这些乡村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是很渴望的。”
从这一刻开始,包括丁老师在内的巴蜀小学的老师,就决定每年都开展此类的手拉手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到了2011年,这些老师便开始每人固定牵手一所学校,成为“大使”,开始了城乡教育统筹的使命,城乡学校文化互助超市也由此应运而生。
“在这个过程我看到了他们的热情和渴求,也看到了固定牵手七年来的变化,不管是学校的建设还是老师的成长,都让我觉得很欣慰,我们做到了。”谈起国家层面对教育均衡、城乡统筹的推动,丁老师对自己的“示范”和“楷模”作用不无自豪。
以上就是江南官网app下载 为大家带来的从教35年的语文老师:唤醒孩子去自我成长,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