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下载 ,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江南官网app下载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江南官网app下载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湖南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内容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3-08-23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

  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鲁迅

  (一)识记

  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3.《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

  4.《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5.阿Q的思想性格特征。

  6.《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

  7.《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8.《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9.《野草》的写作背景。

  10.《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11.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12.鲁迅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三)综合运用

  1.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2.《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

  3.《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小说的思想内容。

  4.《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

  5.《呐喊》、《彷徨》的人物形象塑造。

  6.《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7.《野草》的主要思想内容。

  8.《野草》在艺术上的探索和主要艺术成就。

  9.《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10.《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11.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三节 小说创作

  (一)识记

  1.20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

  3.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

  4.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

  5.叶绍钧的散文和童话作品创作。

  6.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问题小说”。

  2.“乡土文学”视阈下的小说。

  3.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

  4.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

  5.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焕之》。

  6.郁达夫的“自叙小说”。

  7.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

  (三)综合运用

  1.叶绍钧小说创作的思想内容。

  2.叶绍钧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3.《沉沦》独特的艺术风格。

  4.《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所标示的郁达夫创作风格的变化。

  5.郁达夫的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第四节 诗歌创作

  (一)识记

  1.2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诗体大解放”。

  3.20年代新诗各个作家群体的主要诗人和代表性作品。

  4.2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

  5.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

  6.郭沫若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情况。

  7.闻一多的诗歌主张和新诗创作情况。

  8.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

  2.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

  3.“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

  4.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

  5.“新月诗派”的格律诗主张和诗歌创作。

  6.“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

  (三)综合运用

  1.郭沫若诗集《女神》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郭沫若诗集《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3.闻一多诗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4.徐志摩诗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第五节 散文创作

  (一)识记

  1.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与杂文兴盛。

  3.20年代散文各个作家群体的主要作家和代表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语丝文体”。

  2.“美文”。

  3.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4.徐志摩的散文创作。

  5.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6.“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三)综合运用

  1.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2.冰心的散文创作及其主要艺术特色。

  3.朱自清散文的题材类型和主要艺术特色。

  第六节 戏剧创作

  (一)识记

  1.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

  2.“春柳社”。

  3.《终身大事》。

  4.20年代主要话剧团体。

  5.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

  6.“南国社”。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民众戏剧社。

  2.“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

  3.“爱美剧”。

  4.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

  5.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

  (三)综合运用

  1.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等喜剧创作。

  2.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

  3.田汉在1927年4月以后的戏剧创作情况。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1928—1937)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20年代末关于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了解30年代初“左联”成立的经过、主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掌握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和创作群体;掌握左翼代表作家的创作;掌握左翼之外的作家的创作;重点把握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创作为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较全面地掌握和理解30年代新文学在诗歌、小说、散文、话剧的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

  1.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的重要转折。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左联”进行的主要文学活动。

  2.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创作。

  3.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5.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6.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7.30年代台湾新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8.30年代香港新文学的产生和文学创作情况。

  (三)综合运用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兴起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原因。

  2.30年代较为重大的文学论争。

  3.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

  第二节 茅盾

  (一)识记

  1.茅盾的主要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道路。

  2.茅盾的主要文学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社会剖析派小说”。

  2.茅盾的“文学为人生”的主张。

  3.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

  4.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三)综合运用

  1.《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3.茅盾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第三节 巴金

  (一)识记

  1.巴金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巴金主要小说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巴金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情况。

  2.巴金的短篇小说创作及其艺术上的特点。

  3.《憩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三)综合运用

  1.《激流三部曲》的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点。

  2.《寒夜》的主题思想、风格特征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3.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地位。

  第四节 老舍

  (一)识记

  1.老舍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2.老舍的《月牙儿》、《微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佳作。

  3-老舍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文化反思。

  (三)综合运用

  1.长篇小说《胳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2.《四世同堂》主题和题材的独特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3-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五节 沈从文

  (一)识记

  1.沈从文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2.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和“现代都市人生”两大类题材。

  2.《边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八骏图》的写作意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

  (三)综合运用

  1.沈从文作品所展现的人生形式和融入的作者的理想。

  2.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3.沈从文的创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六节 曹禺

  (一)识记

  1.曹禺的生平和戏剧创作情况。

  2.曹禺的主要话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曹禺剧作的问世标志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2.曹禺戏剧具有的悲剧意味。

  3.曹禺剧作人物性格的刻画。

  4.曹禺的剧作具有的强烈的戏剧性。

  5.曹禺剧作的戏剧结构。

  6.曹禺剧作在戏剧语言方面的特色。

  (三)综合运用

  1.《雷雨》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2.《日出》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3.《北京人》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特色。

  4.曹禺剧作对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七节 小说创作

  (一)识记

  1.30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小说作家形成的几个主要群落。

  3.左翼作家群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4.蒋光慈、柔石、丁玲、沙汀、艾芜等作家的小说创作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2.“京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3.“新感觉派”作家群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主要创作。

  4.30年代台湾作家杨逵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综合运用

  1.丁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叶紫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吴组缃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30年代长篇小说取得的突出成就。

  第八节 诗歌创作

  (一)识记

  1.3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主要诗歌流派及其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30年代政治抒情诗歌的创作。

  2.30年代唯美派诗歌的创作。

  3.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4.30年代乡土诗歌的创作。

  5.“中国诗歌会”的诗人及其创作。

  6.殷夫的“红色鼓动诗”。

  (三)综合运用

  1.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2.臧克家诗歌的主要内容、思想特征和艺术特点。

  第九节 散文创作概况

  (一)识记

  1.30年代散文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专门性散文刊物的刊行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30年代议论性散文的突出成就。

  2.30年代报告文学的兴盛。

  3.30年代抒情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4.30年代叙事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5.30年代哲理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6.30年代游记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综合运用

  30年代散文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十节 戏剧创作概况

  (一)识记

  1.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

  2.30年代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上海艺术剧社。

  2.“无产阶级戏剧”。

  3.“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4.“国防戏剧”。

  5.“农民戏剧实验”。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 (《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主要思想内容。

  (三)综合运用

  1.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和左翼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2.3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40年代文学发展的特殊环境,了解40年代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三个区域的文学发展状况,掌握三个区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社群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领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解放区文学发生的变化,掌握这一时期国统区文学发展的整体动向,深刻理解40年代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

  1.4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2.40年代文学形成的三个区域。

  3.40年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4.40年代重要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想论争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40年代文学独特的创作现象和文学体裁现象。

  2.“孤岛文学”。

  3.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4.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5.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6.40年代台湾文学社团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

  7.40年代香港文学的基本情况。

  (三)综合运用

  1.40年代各区域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抗战以来整个文艺界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

  (一)识记

  1.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40年代国统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3.40年代国统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4.40年代国统区各类体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40年代以抗战为主要题材的抗战小说的名篇。

  2.40年代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

  3.40年代历史题材的小说。

  4.40年代后期出现的以徐?和无名氏为代表的“现代罗曼司”小说。

  5.40年代台湾和香港小说创作情况。

  6.抗战初期出现的小型化街头剧、活报剧等。

  7.40年代以现实为题材的戏剧创作。

  8.40年代历史题材戏剧创作的两个高潮及其主要的戏剧作品。

  9.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10.40年代的国统区重要的诗歌流派“九叶诗派”。

  (三)综合运用

  1.沙汀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钱锺书《围城》的思想意蕴、主要艺术特色。

  4.路领的《财主底儿女们》等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色。

  5.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6.张恨水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7.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独特的情调以及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建树。

  8.穆旦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主要艺术成就。

  9.夏衍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10.陈白尘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一)识记

  1.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40年代解放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3.40年代解放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4.40年代解放区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5.40年代解放区各类体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抗战初期延安戏剧创作以小型作品为主。

  2.秧歌剧的改造创新。

  3.旧戏曲的改造与新编。

  4.新歌剧的创造及其代表性作品《白毛女》。

  5.根据地早期的朗诵诗和街头诗。

  6.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大量出现的新民歌创作。

  7.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成绩。

  8.解放区的章回体抗日题材小说。

  9.解放区反映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

  10.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与“赵树理方向”。

  (三)综合运用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发生的重要变化。

  2.赵树理小说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评书体的小说形式的创造。

  3.赵树理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贡献。

  4.孙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

  6.阮章竞长篇叙事诗《潭河水》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50至70年代文学(1949一1977)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的生成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本时期文化与文学领域所展开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反思“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掌握“十七年文学”和“ ‘文革’文学”的主要创作群体和主要创作现象,重点把握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深刻理解本时期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等文体创作方面的成绩和不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3.“十七年”时期文艺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_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6.“天安门诗歌”运动。

  7.50-70年代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

  8.50-70年代香港文学的发展状况。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实绩和明显不足。

  2.“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

  第二节 “十七年”的小说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

  2.“十七年文学”

  中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中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3.“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在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个领域取得的成绩。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十七年文学”中以民主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2.“十七年文学”中的历史题材小说。

  3.“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

  4.“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小说。

  5.“十七年文学”中的大胆“干预生活”的小说。

  6.50-70年代台湾小说创作几种形态。

  7.白先勇、欧阳子、林海音、陈映真、於梨华、聂华苓、琼瑶等台湾作家的小说创作。

  8.刘以鬯、金庸、梁羽生等香港作家的小说创作。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文学”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

  2.“十七年文学”现实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

  3.“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主要缺失。

  4.吴强小说《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5.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6.梁斌小说《红旗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7.杨沫小说《青春之歌》思想和艺术特点。

  8.柳青小说《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9.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艺术特点。

  10.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十七年”的诗歌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总体面貌。

  2.“十七年文学”中诗歌创作的主要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50年代初期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诗歌作品。

  2.反映各条战线火热斗争生活的诗歌作品。

  3.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以后诗歌创作出现的某些变化。

  4.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新民歌运动”。

  5.50年代末少量抒写真情的诗作。

  6.“十七年文学”中的少数民族诗歌创作。

  7.50-70年代台湾的诗歌创作状况。

  (三)综合运用

  1.闻捷爱情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3.贺敬之诗歌的思想内容。

  4.50年代“颂歌”给诗坛带来的新诗风和存在的缺失。

  第四节 “十七年”的散文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中散文发展的基本状况。

  2.“十七年文学”中散文创作的主要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十七年文学”中的通讯、报道、特写体散文创作。

  2.“十七年文学”中的抒情散文、游记散文、传记散文和杂文创作。

  3.余光中、三毛、杨牧等台湾作家的散文创作。

  4.香港70年代活跃着的一批以学者身份进行散文创作的作家。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经验教训。

  2.杨朔散文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4.刘白羽散文的时代气息和艺术特色。

  5.董桥散文创作的成就。

  第五节 “十七年”的戏剧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中戏剧发展的基本概况。

  2.“十七年文学”中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十七年文学”工业题材戏剧的创作。

  2.“十七年文学”农村题材戏剧的创作。

  3.“十七年文学”革命战争题材戏剧的创作。

  4.“十七年文学”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戏剧创作。

  5.“十七年文学”历史题材戏剧的创作。

  6.“十七年文学”中旧剧改造和新剧创新方面的成就。

  7.“十七年文学”中的“新编历史剧”。

  8.“十七年文学”歌剧的创作情况。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文学”中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2.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第六节 “文革”文学

  (一)识记

  1.“文革”文学的基本状况。

  2.《万山红遍》、《春潮急》、《李自成》(第二部)、《沸腾的群山》、《昨天的战争》、《大刀记》、《山呼海啸》、《闪闪的红星》、《万水千山》、《三上桃峰》、《园丁之歌》、《创业》、《海霞》等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与“文艺黑线专政论”。

  2.对“黑八论”的批判。

  3.“样板戏”。

  4.“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创作理论。

  5.受制于政治,为阴谋家所控制与操纵的“文革”主流文学。

  6.“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创作。

  (三)综合运用

  分析浩然的《金光大道》之于“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特征。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1978—200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背景,了解“文革”结束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领会新时期文艺界经历的一系列的专题讨论与争鸣及其意义,掌握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把握新时期主要文学创作的思潮和流派情况,重点掌握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较全面地理解新时期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

  1.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概况。

  2.新时期文学各发展阶段的文学创作潮流及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文革”结束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2.新时期文艺界经历的一系列的专题讨论与争鸣。

  3.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回归与现实主义的深化。

  4.文学创作中“现代派”与“先锋文学”的繁荣。

  5.90年代文学所呈现出的多种形态和多元格局。

  6.80年代以后台湾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7.80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的创作概况。

  (三)综合运用

  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

  (一)识记

  1.新时期的小说发展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3.新时期先后出现的不同的小说潮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伤痕小说”。

  2.“反思小说”。

  3.“改革小说”。

  4.“寻根小说”。

  5.“现代派小说”。

  6.“实验小说”。

  7.“新写实小说”。

  8.“晚生代小说”。

  9.“女性小说”。

  10.“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11.王蒙的小说创作情况。

  12.80年代以后台湾重要的小说家黄凡、袁琼琼、朱天文等人的作品。

  13.80年代以后香港小说的代表作家西西、施叔青、陶然等人的作品。

  (三)综合运用

  1.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整体特点和主要成就。

  2.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3.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刘心武小说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

  5.高晓声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6.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和突出成就。

  7.林斤澜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

  8.韩少功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9.张承志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0.贾平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11.莫言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12.张炜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3.马原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主要艺术特色。

  14.苏童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15.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及其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16.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的发展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主要贡献。

  17.陈染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新时期诗歌

  (一)识记

  1.新时期诗歌发展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诗歌创作的代表性诗人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新时期诗人队伍的主要构成。

  2.新时期诗歌呈现出的不同的美学形态。

  3.新时期诗歌在艺术上的多向探索。

  4.“朦胧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

  (三)综合运用

  1.新时期诗歌创作的整体特点。

  2.北岛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3.舒婷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4.顾城诗歌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

  5.第三代诗人的共同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流派”或“群落”。

  6.海子、于坚、翟永明等人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新时期散文

  (一)识记

  1.新时期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论述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2.新时期不同的散文品种呈现出的不同的美学形态。

  3.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成就。

  4.80年代之后台湾影响较大的散文家及其主要作品。

  (三)综合运用

  1.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2.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3.张中行散文创作的内容和艺术特征。

  4.余秋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第五节 新时期戏剧

  (一)识记

  1.新时期的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2.新时期主要的戏剧作家和有影响的戏剧作品。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新时期现实主义精神在戏剧中的复归。

  2.70年代末期形成的“社会问题剧”创作高潮。

  3.“荒诞剧”《屋外有热流》。

  4.90年代戏剧创作的基本格局。

  5.90年代主旋律戏剧创作的主要成绩。

  6.90年代通俗戏剧的题材特征和代表性戏剧作品。

  7.90年代先锋性实验话剧的发展情况。

  8.90年代“商业戏剧”的创作情况。

  9.90年代戏曲现代化的探索。

  (三)综合运用

  1.80年代“探索戏剧”的主要成就。

  2.沙叶新剧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

  3.高行健在戏剧艺术探索上的主要成就。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vegst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