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下载 ,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江南官网app下载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江南官网app下载

>

职校资讯

>

招生信息

全国隐藏最深的985大学,专业超过清北,却自嘲为专科?(3所985大学最憋屈的专业)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1-07

巍巍京师,强校如云。


在教育资源聚集的海淀区,若无足够突出的闪光点,很难在众多高校中稳立时代潮头。


近年来,教资考试和教师编逐渐火热,师范院校的成绩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这其中,有这样一所大学,一直是无数师范生的“梦中情校”。


在校生们爱称它为“积水潭女子师专”、“北京一般大学”,将低调进行到底。


但其实,在120年来,它为中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奠定基础,在科教文体各行各业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它就是——北京师范大学



01没有“国字头”,却一点都不“一般”


在大众的印象中,“国字头”的大学听起来总比用地方冠名的学校来得厉害,名字像“综合类大学”的学校,也比“专业类大学”来得有优势。


虽然,北师大的校友因为这些“美丽的误会”喜欢自称为师专。


但实际上,纵观百年风云变幻的校史,“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名字,一开始就有着独特的意义。


120年前,外敌进犯,清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亟待有人扶大厦于将倾。


北京师范大学与其他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便是在这样一个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京师大学堂大门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梁启超认为,国家富强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民智的提高,因此,呼吁在京师大学堂内设立师范馆:


“西国最重师范学堂,盖必教习得人,然后学生易于成就。”


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便成了北师大的前身,与源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的北大同根同源。


在这个高等教育初创的年代,京师大学堂首任监督张亨嘉提出的“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成了它最初的校训,将个体的求学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190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办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京师优级师范,为全国教育之标准。故京师师范,若众星之拱北斗。”


张之洞


起步于微末的师范馆,被寄予了成为国家近代化教育标准,像北斗星一样引领教育发展的厚望。


在此之后,爱国主义与弘文励教成了北师大发展过程中最难以磨灭的两个特色,支撑着学校走过颠沛流离的岁月。


1912年,学校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合并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自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师范大学成立了。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门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二字,曾有过许多解释,但都离不开两点:


为他人师,为世人范。


“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北师大人肩负起了育人兴邦、兼济天下的重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新文化到五四,北师大的师生一直活跃在文坛与社会的第一线。


在5月4日的下午,北京高师的学生成为北京高校学生中最早到达天安门广场请愿的人,拉起了反帝爱国的旗帜。


在“三·一八惨案”和“一二·九运动”中,北京高师和女高师的学生也冲锋在前,留下了令人动容的回忆。


时至今日,在北师大校园内,还会有人为鲁迅的雕像献上鲜花,在鲁迅雕像和“时代先声”碑前怀念刘和珍杨德群以及其他为正义奋不顾身的先辈。


刘和珍等人所在的北京女高师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30年代末,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无数的大学踏上西迁之路,北师大也是其中之一。


衣着朴素的北师大师生们挥泪作别了北平整洁的校舍,背着一摞摞书本典籍,穿越烽火,落地甘陕一带,与其他高校一同组建了西北联合大学


陕甘边区,乡村里的大多数人,从未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


为了推进农村的教育,当时的北师大师生主动建立了国民教育实验区,用知识的传递,唤起人民内心深处的火苗。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一北一南,犹如双星,照亮了中国教育界。


西北联大校门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师大学子,聚是一团火,散如满天星。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北师大回迁,在这时,却有一些师生自告奋勇地留在西北,扎根于此,组建成了如今的西北师范大学


建国后,由于院系调整,原北平强校辅仁大学并入北师大,组成了我们如今熟悉的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人民政府接管辅仁大学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百年峥嵘,辉煌依旧。


去年,正逢北师大120周年校庆,百年岁月匆匆而过,它的精神非但没有随着时间淡化,反而被磨砺得更加熠熠生辉。


0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北师大的学子们,时不时会有一些“凡尔赛”时刻:


在学校主楼,正准备上电梯,突然碰上了在《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顶流古代文学教授康震


到食堂吃饭,发现前面同学围了里三圈外三圈,凑近点看看热闹才发现是余华回学校里吃饭了。


除了余华,他的老兄弟莫言和苏童也经常在学校里出没,堪称“学术追星”的风水宝地。



梅贻琦曾在1931年就职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讲里说道: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从民国年间,北师大就广纳英才,聚集了无数学术大牛,自此,群星璀璨。


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鲁迅、李大钊、梁启超,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史学者启功,古汉语章黄学派传人陆宗达王宁,任教于英语系的钱钟书杨绛独女钱瑗,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专业的奠基人钟敬文……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与风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义,成为师大其他同仁们在教育与科研上的楷模。


李大钊、鲁迅、梁启超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除了这几位扎根师大的专家学者,在国家的生物、地理、教育、心理等领域,同样有许多师大同仁如启明星一样照亮他人。


生命科学学院孙儒泳院士,从师大学子到师大老师,是中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领域的拓荒者与奠基人。


但在科研之外,他最愿意称自己为“教师”。


他在母校任教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培养了硕士生12名,博士生21名、博士后4名。


这些学生们,是闪耀的“孙家军”,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过草原、爬雪山、穿过藤蔓丛生的森林和空气稀薄的高原,为祖国的生态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孙儒泳院士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和孙院士一样陪着北师大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还有去年年底刚刚逝世的张厚粲教授,她是中国心理学的学界泰斗,也是诲人不倦的教育学家。


直到晚年,张厚粲依然经常来往北京和珠海两个校区上课,不论身体状况如何,她都坚持挺直自己的腰板,站着授课。


对此,她认真地说:


“教师讲课哪有坐着的?站着上课才能精神饱满、教学演示到位!”


张厚粲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传承着教育的火种,将希望播撒向远方——


广西小山村走向师大后,黄文秀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决然转身回到家乡百色市,将生命献给了脱贫事业。


在北师大相知相识的张廷芳次旺俊美在毕业之后,放弃了触手可及的舒适生活,扎根青藏高原,在此教书育人,筹办西藏大学,让朗朗的书声响彻云霄。


张廷芳和次旺俊美在西藏大学 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这是他们的选择,也是学校一如既往的坚持。


从1919年高师在乡村组织讲习班,到新中国成立后北师大开设夜校,一直到2021年以来推进“强师工程”,面向832个脱贫县培养优秀的师范生、促进教育公平……


木铎金声,一直指引着这些心存教育理想与科研热情的师大人,一步一步,坚持走在坎坷的道路上。


京师广场的雪中木铎


03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虽然,北师大经常因为自己“师范大学”的名号而被误解为专门培养老师的学校,但在多年来的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名单中,北师大从未缺席。


它不仅是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院校的排头兵,还是第一批入选“985”、“211”工程建设、首批被列入双一流高校名单的大学,在文理基础学科的表现十分亮眼。


有人会感慨北师大的“没落”,实际上,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它本身的实力毋庸质疑。


自从建校以来就十分强大的师资,延续到现在也十分耀眼。


北师大现如今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5人、资深教授6人,还有49位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以及25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在许多国家重点领域贡献突出。



在这些名师的指引下,如今的北师大,正以全国一流的学科为指引,在文、史、哲、心理、教育等领域扎根发展,形成具有“文理并重、师范特色”的学科生态。


据报道,2022年,北师大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中国史等12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物理、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等16个专业进入ESI全球前1%。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5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地理学戏剧与影视学等6个学科进入A ,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其建设学科名单

图源:中国教育发布


只不过,地处强校林立、竞争激烈的北京城,倘若没有随着时代发展推进新兴学科,很容易在大学的学科竞争中出现颓势。


尽管,从前北师大在老北京人眼中一直是京城四校的守门员,但现如今常会受到来自航天、通信、计算机专业底蕴深厚的北航北理北邮等高校挑战。


所幸,在竞争中推陈出新、破而后立,也可以激流勇进,取得长足进步。


北师大的人工智能学院虽为后起之秀,但也不容小觑。


在过去的五年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入选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新设的人工智能专业也入选了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如今,已经获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博士点,发展态势十分可观。


人工智能学院官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在长达一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师大有过一鸣惊人的辉煌时刻,也有过被感慨“没落”的发展低谷。


但不变的是,它从未停下过自己的脚步。


就这样,默默地传承与创新,静待下一阵借力之风,直上青云。


04“何惧流年匆匆,但求无负今日!”


民国时期,老北京曾流行过关于京城六大名校的顺口溜:“北大老、师大穷,燕京清华可通融。辅仁是座和尚庙,六根不净莫报名。”


如今,由北平师范和辅仁发展而来的北师大,在某些方面,依然保留着“传统特色”——校舍小,男女比例悬殊。


北师大目前共有北京和珠海两个主要的校区,师范生主要在珠海校区培养,除了博一的学生会迁往北京郊外的昌平校园,其他学生大多仍留在主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楼


北京校区坐落在京城二三环的交界处,“进校是海淀,出门(东门)西城”,由于在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学校规模堪称小巧,狭小的宿舍更是被戏称为“价值十九万的小床”。


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北师大虽然面积小,基础的设施却并不少。


自从辅仁并入北师大之后,从前“和尚庙”的情况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常年3:7的男女比例,被校友们自黑为“积水潭女子师专”。


也因此,北师大五花八门的食堂细数一下,数量居然比男生宿舍楼还多!


一路从新乐群食堂、学五食堂、教工食堂吃到留学生食堂和西北餐厅,不管大江南北的菜式,基本都能在食堂里找到喜欢的窗口。


图源:小红书@是Happy呐


倘若食堂犹嫌不足,经过“漫长”施工后终于重新开业的小吃街一定得有姓名!


2021年开始,为了筹备120周年校庆,原本开在宿舍楼对面、人气火爆的小吃街开始装修。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校内同学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


“小吃街啥时候回来啊!小米鸡排千万别搬走啊!”


还好,赶在去年校庆之前,小吃街终于重磅回归,不仅让无数校友挂念的小米鸡排确定重新开业,还迎来了北京第二个高校内的肯德基


吃完天南海北的菜肴,还能无缝衔接“疯狂星期四”,简直无愧于“北京吃饭大学”这个音义兼备的绰号。


在美食之外,北师大还有个隐藏的属性:体!育!强!校!



在抢体育课的时候,同学们能抢上北京奥运会高低杠冠军何可欣的女子形体课、吊环冠军陈一冰的运动与减脂塑型课……


而在国际的赛场上,也常能看到北师大人的身影。


现役女排球员朱婷、拿下世界杯冠军的女足球员王霜、曾经的中国女篮队长邵婷、女排教练郎平,来自于师大。


和北师大的体育成绩一样出名的,当然还有地标性的建筑邱季端体育馆。


2008年,正逢北京奥运会,著名的球星科比曾在邱季端体育馆的篮球场上训练,并且在此度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


如今,斯人已逝,邱季端体育馆依然伫立于此,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


邱季端体育馆雪景


在面积不大的校园里,同样熠熠生辉的还有它的图书馆。北师大的图书馆位于主楼后,通体灰白,顶天而立,是北京最大和藏书量最多的高校图书馆之一。


它在2008年被列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数万本珍贵的古籍文献,馆藏古籍中有130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宽敞舒适的图书馆内,无数学子畅游在学习的海洋中,在宁静的一隅探索知识的边界。


陈垣老校长像


其实,每个北师大人,都是执烛火者。


正如校歌唱的那样:“巍巍师大,兼济天下气如虹,巍巍师大,育人兴邦肩任重。”


或许,很多年以后,当他们怀念起母校,想到的不只有那些谆谆教诲,还有京师学堂门口春日盛开的玉兰,“天使路”上盘旋的校鸟乌鸦……


那些不同的片段,构成了多彩的大学。


大家怀着不同的愿景,同聚于此,又在毕业之后,各自奔赴远方。


回望过去,梁启超曾对北师大学生的赠言依然触动人心:


“一朝一夕,今日即逝,一时一刻,今日须惜。今有一语赠诸君,何惧流年匆匆,但求无负今日!”


往日的荣光重担在肩,未来将继续谱写,而最重要的今日,就在每一个师大人的脚下。


无负今日,无负好时光。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2.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3.新华网 《北京师范大学,生日快乐!》

4.北京师范大学 《重磅!北京师范大学及12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5.北京师范大学 《文秀,一路走好……》

6.北京师范大学 《他们的岁月,就像他们的爱情故事》

7.中国教育新闻网 《“只要上课我就高兴”》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vegst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浙ICP备202301878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