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大新!(走进大新)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1-07
“贵港宣传”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特别策划推出《这里是》系列报道
以图文、视频等形式
带你看遍贵港各乡镇新变化
今天推出《这里是大新!》
在贵港有一座特色小镇
自南而北,山形俊秀,浑然天成
一江两渠,顾盼有情
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
这里是平南县大新镇
大新镇位于平南县中南部,距县城28千米,辖13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总面积125平方千米。这里交通便利,梧贵高速、容武二级公路贯穿全境。
公元599年,永平郡增设隋建县,县治所为现今平南县大新镇大中村(古称大隆圩)旧址,辖区主要在大新、六陈等一带,隋建县自建立至撤销,经历了隋、唐、五代、宋4个朝代共374年。
大新镇现有大榴村炮楼、红楼、中国石硖龙眼母本园等古迹,许多美丽的故事流传至今,沁人心脾,令人回味。
这里,风景秀丽
大新镇
东朝四岩山,西倚白面崖
南靠大王岭,北望浔江水
聚天地之精华,纳山川之灵气
这里,人杰地灵
1926年冬,吴延亮、李赤雷、苏国忠三人组织成立了平南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平南县支部,组成了平南革命的核心,其中吴延亮和李赤雷均为大新人。支部的建立,使平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县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揭开了平南的革命新篇章。
▲李赤雷故居
大新镇新和村罗村屯,建村于明初138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宾、刘两族涌现举人十三名,秀才、贡生数十名,是远近闻名的“解元村”“举人村”“文星村”。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
在六、七十年代,大新镇就创办了文化夜校,成为当时广西第一个脱盲公社,广西闻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石脚山遗址
山麓原有山顶洞、灯盏岩、牛鼻岩、大岩、通天岩等七个岩洞。其中五个洞内和洞外的山坡上都有文化堆积。而山顶洞和灯盏岩文化堆积最厚、遗物最丰富。出土数量较多的有陶器以及少量石器、骨器和动物骨骼。后经鉴定,石脚山遗址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歌戏
牛歌戏,发源于广西东南部(主要是藤县,平南地区),是两广地区以当地方言为唱词的极具民俗特色的著名剧种。牛歌戏言语通俗,形象生动含蓄、谐趣调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脸谱和扮相,以唱词和特定音乐结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008年牛歌戏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0月,平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牛歌戏之乡”称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新八音
用大笛(唢呐)一对,钞一对,文锣一只,小扣锣一只,鼓一只,和尚头一只等乐器组成。闹八音多在喜庆的日子里,吹闹起来振奋人心。至今十分活跃。大新艺人平时吹奏的《闹八音》,除喜庆、丧葬使用和俗用的曲牌外,还有不少是采茶、牛歌、粤剧常用的一些曲牌。
在文澜书院里
有你想要的诗和远方
也是留守儿童的乐园
文澜书院坐落在平南县大新镇关垌村垌心屯,书院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是在旧房基础上修缮创办而成,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平南传统民居风貌,鲜明体现出了当地村民对农耕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这里,物产丰富
大新镇是个农业大镇。1992年,大新石硖龙眼参加中国农业首届博览会展览会评比,获得银质奖(此次评比,银质奖为最高奖项)。1995年,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获金质奖(龙眼系列唯一一个金奖),还获得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金奖,大新石峡龙眼成为中国名优龙眼品种。
被评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的
石硖龙眼母本园位于大新镇
走进园内,一棵别具特色的
龙眼树造型映入眼帘
2020年6月园区开始进行扩建
新增了人工湖、六角亭、休闲广场等
目前正在完善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
大新镇粮食生产以优质大米为主,播种面积3.5万亩。已建成15个产业基地,种植沃柑、百香果、油茶等经济作物1515亩。
▲稻虾综合种养基地。
▲水稻种植。
▲2021年,大新镇陈皮柑种植产值约4千万元。
▲大新镇大棚蔬菜示范基地。
百年繁华
百年积淀
造就了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特色小镇
大新欢迎八方来客
中共贵港市委员会宣传部主办 贵港市委网信办指导
贵港日报/贵港新闻网出品
内容来源 ▍原创 平南县融媒体中心 大新镇人民政府
图片来源 ▍张庆杰 罗英 梁棋 彭薏 梁小露
采 编 ▍首席新媒体编辑 罗英
值班编辑 ▍陆品梅
值班主任 ▍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