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桥老包是个有趣的人(太平桥老照片)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1-07
文 | 愚人
2008年老包在英国
一2012年9月,老包跟团去俄罗斯旅游,在去机场的路上,有客户打他电话咨询订货,老包心不在焉地回答:没有空噢朋友,我在外面旅游,回来再说。就把生意回头掉了。
他说他不想让生意冲淡了旅行的兴致,眼下他满脑子是俄罗斯的地理风貌。
1984年的包林鑫(右)骑车去苏州
老包全称包林鑫,网名叫憨格佬倌。我叫他老包。
老包做的是小本生意,他生产的产品叫均分器,商品房楼道里用得着,是均摊电费的那种小电器,都是他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产品直接推销到工地,不用中间商。价格有优势,自然有销路,刚上市的时候他还申请了专利,后来专利也不要了,省得缴年费了。老包应该是没有见过大钞票的人,一年能挣个二、三十万,对他来说,已经是天文数了。
我认识老包有40多年了,从前老包不会这样想,生意当然是越多开心。那时候他住在太平桥。
市区北丽桥落北,走过塘湾街再上端平桥,有一条小路是通往太平桥方向的,小路是石板路,路两边是民房,越往东走房子越稀疏,断断续续还有空白地块,有出城的荒凉,少有行人了。
夜里走那条路,有点怕兮兮,那一带至少比嘉兴北大街落后二、三十年。一直走到秋泾桥米厂门口,有几盏200支光大灯泡照亮路面,内心方才踏实,慌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翻过拱形的秋泾古桥,距离太平桥不远了。
太平桥是一个很小的居民区,一条石板路,两座石板桥,居民会不知有没有,商铺肯定没有,附近农民购物大多奔塘汇去了。早晨偶尔有农民卖菜过来设摊,卖菜的也基本是老面孔。街上走来走去的也是几张熟面孔。
那里有几幢民居是有封火墙的二层楼,大概是解放前当地大户人家留下来的,大部分的人家都住在临街或临河搭建的矮平房里。太平桥一带的口音基本上是两种:绍兴口音和太平桥语系。之所以称太平桥语系是因为太平桥的口音与嘉兴城里有明显区别,与附近的塘汇镇也不同。
嘉兴话有几个单词接近沪语,早几年在杭州的马路上,嘉兴人开口说话,只因听出是上海口音,说不定会遭白眼。三、四十年前苏浙一带有地域歧视与反歧视,上海人把上海之外都称为乡下人,浦东、崇明也是乡下人。杭州人是不服贴的。不扯开去了。
那年太平桥的老包20来岁,他经常坐在家门口看过往的行人,凡有陌生的面孔走过,他会多看一眼。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住在太平桥,经常碰到,我与老包也熟悉了。老包在太平桥中心小学毕业后,又留在小学里读了两年,算是初中毕业了,这样的学制虽说不规范,当时也就搭搭僵了,反正不讲究。
二老包这辈子做过很多职业,16岁开始学木匠,做了8年,能制作全套家具,纯手工活,妥妥的国民工匠。终于有一天,老包被招工进了太平桥地区比较名的油脂化工厂当工人。
太平桥虽然也是城镇户籍,但是就业机会不多,比较有名的就是木器厂和油脂化工厂这两大企业了。油脂化工厂就是把收来的废机油经过几道过滤,再卖出去,工序简单,按配方标准操作,老包三脚猫,爱琢磨,当了技术人员。
总之在1984年之前,老包一直没有走出太平桥。
1984年,老包又改行了,他得到了一份好工作,嘉兴图书馆馆长史念先生推荐他进入嘉兴无线电一厂。老包与史先生有交情。
2011年4月老包写的纪念史念先生文章
话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个好时代,那是一个崇尚知识的开放年代,有人写小说,有人写诗歌,也有人上夜大、上电大。老包一个初中生,有空也去少年路的图书馆阅览室,翻翻报纸、看看杂志,借书证紧俏,老包也没有门道。
有一天老包去图书馆,见图书馆的人在办公室门口摆弄破损的抽屉,无从下手,老包是木匠,自然看不下去,手痒痒,便上前去帮忙,眼前这位干部模样的人正是嘉兴图书馆馆长、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史念先生。这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以后图书馆凡有破损的橱柜都叫老包来帮忙。
史先生没有架子,也欣赏这位有手艺的青年工人,还与老包成了忘年交,邀请到家里作客。
老包常在史先生家行走,见识过一批文人墨客,这让老包一辈子引以为豪,也增强了读书的动力和信心,他报了电大电子专业,1983年拿到了电大电子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书。这时刚好无线电一厂成立,史先生便顺理成章介绍老包进了斜西街上的嘉兴无线电一厂。
那时候电子类企业很吃香,凭着老包的三脚猫小聪明,他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他的均分器就是在那时候发明的。老包在那里工作了10年,1994企业破产,他领了23个月失业保险金,自谋职业去了,他有均分器产品,日子还好过。
三
走出太平桥的老包,后来如果不是出了趟远门,就以为这样的日子已经是挺好的了。
老包在英国早餐吃冰淇淋
2008年老包随朋友去了一趟英国旅游,改变了想法。
他至今还记得,在飞机下降时,俯瞰窗外,眼前掠过的景物如玻璃般透明,他怀疑自己的眼睛:怎么那么清晰?雾都英国怎么没有雾霾?这第一印象真好。
在酒店门口,他深深地吸口气,体会到空气的清新,在旅店小巧的早餐厅里,他第一次吃到了一种叫“培根”的食品。接下来的几天,他参观了大英博物馆、领略了街景、城堡、甚至墓地。
外面的世界很新鲜,他觉得从前的日子白活了,赚钱不是那么重要了。
英国之行,像是如梦初醒,老包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他是这样想了,也是这样做了,从此在行走天下这条道上停不下来了。
头几次的旅游他都是跟团,后来积累了经验,老包就决定走自己的路线了,经济实惠。
这个想法与本地一个叫董胜平的旅游达人有得一比,这位董老兄疫情期间还走南闯北,闯关过将,他们都属于背包族,老克拉,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的经验,喜欢自己做攻略,不紧不慢,总是能买到最廉价的机票,订到性价比最优的民宿。
所不同的是,老包还喜欢驾车游、骑单车游,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有些门票贵得离谱的景点,老包是到门口一游、转身就走的。
旅游达人董胜平
老包常常一个人出门,说走就走,跟老婆丢下一句话,骑上自行车就出发,跟上班去似的,长途跋涉,也不觉得屁股痛。到过磐安、仙居、温州、南京、庐山、黄山,也到过东南亚。
在泰国,他被流浪狗咬过,友好的当地人还带他去打狂犬疫苗,在缅甸,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穷乡僻壤,他喝过路边铁桶里的清水,那是专门为路人准备的,免费的,像个驿站。
他甚至跑到法国、美国,参加那里的自行车赛,虽然比赛不是正规的,但是玩的就是开心。T恤贴上“中国”二字,很显眼,很自豪。
老包的女儿有出息,国内名校毕业后去美国读博士,在芝加哥成家立业了,他曾飞到女儿的城市参加当地的马拉松赛,很开心。
2012年,老包驾驶他的斯巴鲁SUV车,从嘉兴出发到拉萨,沿着川藏线、青藏线,到珠峰大本营,再到尼泊尔,历时一个月,穿越了无数的冰川与峡谷,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在信佛教的尼泊尔,当地人的安静与质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存可以粗茶淡饭,心灵需要皈依。
这些年,老包见过了世面,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他捐了425元,2020年1月23日武汉疫情,他捐了123元,2022年3月18日俄乌战争打响,他网上支付318元,预订了基辅的一个民宿,以表达自己对基辅的关切。
当然他还给庙里随缘捐款。老包的捐款方式很有趣。
老包唯一不喜欢的就是请客,他不喜欢今天我请客,明天你请客,请来请去毫无意义,他提倡AA制。即使是AA制,倘若席间有酒,这个酒钱他不打混帐,不喝酒者不摊派,拎开计算。
老包喜欢吃冰淇淋,有一回在俄罗斯街头他掉队,众人来回找他,原来他一个人在闷吃冰淇淋,他不请别人吃,他不愿意请来请去。
吃冰淇淋的老包
四这些年,老包行走天下很洒脱,很浪漫,很有趣,令人羡慕,他也成为中老年妇女崇拜的偶像,如同人们崇拜嘉兴人徐志摩、李叔同。
有时侯出游在外地,会有女驴友款待,请他小聚叙旧,交流旅行的心得体会,老包很享受这个过程,这些经历都成了他美好的回忆。
都说老公是人家的好,不过真要摊上,也是蛮纠结的。有一次老包说去湘家荡游泳,拿了个“跟屁虫”,一直到傍晚还不见回来,手机处于无人接听,老婆急煞,以为沉下去了,正要报警,他若无其事地回来了,说是临时送朋友去海宁参加活动了。
他不顾及家人的感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有点像徐志摩、李叔同了,“挥挥手,说再见”的感觉。
这样的老公,是好、还是不好呢?
关于放眼看世界,老包是领悟得晚却行动得快的人,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当同时代的很多人还沉浸在晒旅游照片的初级阶段,老包已经在那里感悟人生了,有些地方他走了好几遍,老包旅行的目的只是为了感悟人生,放飞自我,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活得有意义。
太平桥老包是个有趣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