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又回来了!(夜校时间表)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1-28
前段时间年轻人流行“上夜校”,
如今开始“开夜校”了?
民小生了解到,
“夜校风”吹到了全国各地,
年轻人在线组局,
一般500元10-12节课,
他们一边找场地、找教师,
一边招募学员。
社交平台上,
“城市名 夜校”模式的新账号
层出不穷。
“有点像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告诉我你想学(体验)什么?让我来搞定!”90后西安小伙崔某10月底在社交平台发出第一条关于夜校的帖子时,自己也没想到短短5天后,他们组织的第一门化妆课就正式开班了。
随后的1个多月里,不断有年轻人在帖子下“许愿”。架子鼓、爵士舞、书法、烘焙、非遗皮影……课程越开越多。
95后的小王也趁着夜校爆火,11月中旬回到家乡长沙开了一间夜校,圆了返乡工作梦,并注册了公司。
这阵子,他正在为夜校选择固定的上课场地。他希望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充实自己的生活,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找到自己的理想”……
招募学员,寻找合作机构和老师,根据需要开设课程,各个城市嗅到风口的人开始投入当地夜校的组建中。据不完全统计,这类民间自发组织的夜校已经开到了北京、杭州、成都、福州、深圳、南京、长春、兰州等诸多城市。
夜校热潮背后,
契合了当下的经济形势和
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民小生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夜校大致分三类:
一是官方背景的市民夜校,由地方政府牵线搭桥,社区、村委、文化馆、培训机构、艺术团队等合作共创。课程数量较多,师资、内容质量相对有保障。
二是个人或团队构成的夜校主理人,作为中间方,连接学员和机构,赚取差价。
三是由培训机构发起的夜校,推出低价引流课,瞄准的是长期课服务。
市民夜校和商业夜校推出课程的逻辑也呈现差异。前者更多是自上而下,课程内容、地点、时间、授课方式等需学员配合,而后者更多是统计学员意向,挑选并推出热度较高的课程,据此联系附近机构。
如何鼓励、引导和规范夜校?传统夜校办学时间久、经验相对丰富,教学质量有相当的保证。但自建的夜校却是个新鲜事物,据一些学员反馈,诸如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同行者互相举报,抄袭文案、课表等状况都开始出现,甚至还有以组织夜校的名义骗取钱财的情况。
这也说明,作为新生事物,夜校也亟待出台有共识性的行业规范。到底何为夜校,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和商业培训有哪些区别,盈利模式主要靠什么,遇到投诉纠纷该通过哪些渠道解决等等,这些都需要行业和相关部门去摸索出解决办法,让夜校实现更加良性的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夜校起初能火,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还是性价比。不少夜校得益于财政补贴,其运营压力不大,商业色彩也比较淡,没什么“套路”,这些都赢得了年轻人的好感。而现在民间夜校能否保留这种“纯粹”,留住公益性的底色,却留有疑问。
不过既然社会如此肯定夜校的作用,也期待夜校可以壮大,那么相关部门也不妨考虑出台一些优惠性措施。比如,对于经营夜校的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是协调学校和社区将闲置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夜校使用等,通过种种方式,给夜校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服务。
遍地开花的夜校应当鼓励,但夜校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某种身份转换:从小众走向大众,从财政支持走向市场化运营,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也希望社会能共同努力,帮助夜校跨越这些障碍,让夜校可以满足年轻人积极好学的愿望,也让终身学习的氛围蔚然成风。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界面新闻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