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到底是什么学历?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7-29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从得从中国的科举制度说起。
现代意义上的,是引自西方的。但中国的文化始终是传承,西方的被引入中国后,有着明显的中国化色彩。清末废科举,很大程度上也是为现代让路。
中国古代没有明确的学制概念,但科举却是有明确的的。古代科举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不是现在的每年都举行。
古代科举为什么要三年呢?首先是有现实的客观制约,比方说交通问题,行政效率问题,太短,高生与都存在难题。更重要的是,科举制度还要与当时的其他制度相衔接。比方说丁忧制度。
丁忧,就是民间所说的守孝三年。或官员,如果有父母等亲人去世,必须回家守孝,不能参加或上班。丁忧的制度,是二十七个月,约等于三年。科举三年一次,守孝也是三年,这想制度就衔接了。
古代纪年,使用的是天十地支。如1619年为丙辰年,这一年的科举即称丙辰科;1619年为己未年,这一年的科举即称己未科。
这就是科举中的科。那科举中的本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科举,要从秀才考到举人,再考到进士,三个级别。其中的进士,先参加性的会试,考中后再参加殿试。会试是礼部举行的,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会试到殿试,没有淘汰,除非有什么违规行为,也有可能就是遇到亲人去世,需要丁忧,不能参加殿试。正常情况下,参加了丙辰科会试,就会参加丙辰科殿试,也就是殿试。通俗地讲,就是参加同一科的会试与殿试。
所以,古代科举中的,指的是同一科。或者说,是这一科。
明代的著名历史人物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阳人。马士英是进士,但就不是了。
马士英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参加了丙辰科会试,并且考中了。但是,不知什么原因,马士英没有参加丙辰科的殿试。
没有参加最终的殿试,殿试资格还是有的。商衍鎏《清代科举述录》载:倘有因丁忧或别项事故,而不能于殿试者,可以声明事由告假,谓之告殿,准其于下一二科补殿试。这样,马士英参加了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殿试,成为二甲第十九名进士。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上是一样的。
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宋史选举志一》:开宝三年(970年),诏礼部阅贡士及十五举尝终场者,得一百六人,赐出身。
清末废科举后,中国的在前设有一个预科。这时的是相对预科。后来,预科被取消,但的叫法被保留下来了。当时的,并不是为了区别现在这种意义的。
现在的通常又被称作。1929年,民国政府颁布《组织法》《规程》,专门改称,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即工业、农业、商业和医学四种,修业为两至三年。
出现于宋代,出现于民初。两者差了一千多年。
本科到底是什么学历?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有关自考、成考等学历提升相关知识,同学们可以把本站(zikaoben.cn)加入浏览器收藏夹。有任何学历提升相关疑问,也可以点此在线咨询!
标签:本科到底是什么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