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职校从“抱团取暖”到集体遇冷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8-25
国家高职校从“抱团取暖”到集体遇冷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江南官网app下载 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高职衔接,变为中职拉动高职发展,给中职找一条出路;高职与本科试点,又彻底打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套用本科学科模式。”日前,一名院长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了国家示范高职校的发展困惑。
到今年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已经满七周年,较之前些年在北京、天津、山东潍坊等地连续举办5届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果展,近两年来高职院校界则变得越来越沉闷与冷清。
“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无从谈起,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院长憋了很久,才说出这句格外沉重的话,“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摧残。”
建设期结束以后,国家示范高职校仍找不到突破口是无所作为,还是另有隐情?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追踪调查。
20亿元示范校建设资金“打水漂”了吗
在第一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校中,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算得上是“老大哥”级的院校。在该院党委书记王君凤眼里,学院65年发展历程就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
用王君凤的话说,从1948年创建之初就被定位为工科高职,面向国民经济第一线培养建设人才,到1978年以后改为“初中后四年制中专”和“高中后两年制中专”双轨发展,再到1998年进入国家大力发展的14所高等职业院校行列,学院对什么是高职,为什么办高职,怎么办高职还是似懂非懂。
在国内没有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该院就与河北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一边向国外学习,一边摸着石头过河。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探索的进度。到2006年4月18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达到1105所。
为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高职211”工程建设,即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28所列入2006年立项建设计划,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2所列入2007年立项建设计划,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30所列入2008年立项建设计划。
从2009年开始至2011年,100所示范高职校分批次进行验收评估。引用一所示范高职校校长的话说,“全部通过验收,没有一所被终止立项或取消支持。”这似乎预示着国家示范高职校有望进入一个较高水平的快速发展期。
然而,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座谈会上,与会的示范高职校校长却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期结束以后,大家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发展了。这引起了一位副省级领导的质疑:“国家和地方花了这么多钱,搞了这么多年试点建设,示范高职校校长怎么还在迷茫呢?”
“第一批示范高职校的书记、校长老人所剩无几,基本上换了新人,难怪大家迷茫。”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职校长对本报记者举例说,南方某国家示范性高职校新一任校长是从本科院校过来的,对前任的做法基本持否定态度,把国家示范校建设形成的理念与发展成果消磨殆尽。
一直把其挡在“玻璃门”外,只能彻底扼杀示范高职校的创新性
示范高职校这么多年的试点建设,探索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示范高职校探索这么多年来,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切合市场的需求,学生在市场上能站住脚,找到好工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回顾说。
对于示范高职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志刚归纳为: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不动摇;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制度,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行业和企业亟需的人才;突出建设“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等。
浙江某大学校长在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交流时,将新建本科院校与示范高职校作了对比:“新建本科院校行业背景差,老师没有校企合作的概念与手段。校长在这种大环境下根本推不动,对四年制应用型人才也培养不好。”
以上就是江南官网app下载 为大家带来的国家高职校从“抱团取暖”到集体遇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