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排名多少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09-05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口碑_全国排名)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真的好吗?口碑呢?值得一读吗?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学校简介等。由新高考网编撰,能客观反映学校真实情况。请参考他们!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好不好
口碑1:
学校学风好,有法律基础,学习习惯好,在校期间工作认真,经常由教官单独讲解法律法规。我的专业学习了法律知识,提升了个人素质,了解了一些国家的法律导向,体会到了学习法律知识对社会的作用。
口碑二:
这几年学校发展很快,现在还有巨大的增长空。师资、环境、学习氛围各方面都有进步,学校设置也符合实际。
口碑三:
学校环境很好,老师很热情,很注重礼仪,上课很专业,学生很有*。课程很好,每个学生都很积极。让人觉得很开心很幸福。宿舍也很干净,来了之后会很期待,让我受益匪浅,每天都很开心。
口碑4:
我们学校总体来说各方面都不错。师资也很好,我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也比较全面。许多课程也让我受益匪浅。
口碑5:
我们学校就业率非常高,整体管理严格,师资力量优秀,教学环境好,校风正,是学校里不错的选择。全校就业率高,整体专业管理严格,专业性强,应用面广。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论。相信我对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怎么样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简介: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成立于1981年,改制前为四川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体育局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厅级)。承担着四川备战全运会的主要任务,是四川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培养和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四川各类体育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学院位于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成都,占地面积1005.63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四川省委已批准设立1359个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教职工520人,运动员590人。其中国家级教练9人,高级教练58人,一级教练72人。
第一,发展过程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西南体育协会篮球排球队。当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篮球、排球比赛。主持西南工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对此高度重视,亲自从成、渝、昆、贵四地选拔优秀大学生代表西南参赛。赛后,在贺龙元帅的关怀和支持下,同年10月成立了西南体协篮球排球队,这是我国第一支职业运动队。
1952年6月,毛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此后,国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西南体协篮球排球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逐渐增多。各队先后更名为西南体育训练班、西南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成都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四川省运动队、成都体育学院体育部,直到1971年才正式命名为四川省运动队。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1978年,国家体委提出了“优秀运动队向学校过渡”的发展方向,积极倡导承担全国竞技体育主要任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运动队(运动队)逐步实现学校化,实行“赛制与学制相结合”的体制。1981年,经四川省人民*批准,在四川省运动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四川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四川省体育局”),享受省属高校一流待遇。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等专科学历的体育专业人才,开展田径、体操、游泳、“三大球”、“三小球”、重竞技、武术等运动项目的训练。1986年,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注册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举办专科层次成人高等教育)。2018年3月4日,经省*批准,学院正式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学院发展进入新时代。
二。主要成就
新中国诞生于成长初期,成长于共和国的奋斗中,持续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学院自西南体协篮球排球队成立以来,跨越了漫长的历史,走过了艰辛的育人之路。桃香,人间香。在“*、拼搏、超越”的校训精神激励下,学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四川人骄傲、让中国体育骄傲的成绩。从这里走出的一大批运动员和教练员,得到了*、*、周恩来、董、、贺龙、彭真、陈毅、*、胡*、*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和厚爱。
①蓝草(1951—1981年)
在*、贺龙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四川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学院培养的运动员开了个好头,为四川竞技体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平一、叶春泉、黄富阳、蓝海、张根全“四川五虎”在全国篮球界赫赫有名。李数百次打破重量级和次重量级全国纪录。陈家泉10秒100米短跑全国纪录保持了51年才被打破。杨英熙在四川获得了第一个世乒赛冠军,宁晓琳成为四川女子体操亚运会第一个冠军,于平在同一届全运会上7次打破女子自由泳纪录。金浦被称为“亚洲蛙王”...他们不仅为国争光,为四川增光添彩,也为四川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增添了满满的正能量。
㈡花掉每一分钱(1981-2018年)
运动成绩丰硕。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川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学院作为四川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多次代表四川参加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为四川竞技体育称霸西部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第29届、第30届、第31届奥运会和第12届、第13届全运会上,四川名列中西部第一,学院功不可没。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16个奥运冠军、108个世界冠军、137个亚洲冠军、991个全国冠军,培养了张、、、、陈龙灿、唐林、、邹凯、冯哲、、郑洁、晏紫、陈兴东、、、蒋婷婷、邱波、朱等。2009年,学院因在北京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中的突出贡献,被四川省人民*授予集体三等功。目前,学院拥有涵盖18个奥运项目的运动队,包括田径、足球等运动项目在内的23个系(中心)和职能部门,以及为运动员开展文化教育服务的教育中心。
教育成效显著。在办学体制和模式的制约下,学院的文化教育仍然创造性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06年,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四川省体育局将教务处、体育系、四川省体校整合为学院的一个教育中心。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一级的要求,紧密结合四川实际,遵循运动员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理念,适时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2008年,成都大学附属学校(央视报道的全国所有体育技术学院中唯一的附属学校)获得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运动员的义务教育问题,让早熟项目和低龄“运动员生”能够像普通学校同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系统的文化学习。目前,学院已建立了包括大专、中专、义务教育和其他训练在内的四级教育体系,为四川运动员勇攀世界体育高峰提供了文化教育保障和智力支持,也为四川运动员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至今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向四川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输送学生近千人。1997年,学院被四川省教委评为“成人高等教育评估良好学校”。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院经费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自成立以来,该研究所已投入10多亿元改善基础条件。目前拥有太平寺、花溪坝、犀浦、都江堰、双流、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五个校区,总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包括办公及教学用房、训练场地、运动员公寓、康复中心等。各种训练、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日臻完善,特别是训练场馆的硬件设施与国内普通高校相比有很大优势。其中,主校区太平寺校区曾被列为四川省“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综合训练馆;花溪坝校区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承担着学院多个项目的日常培训和管理任务。校园内的四川游泳馆曾是成都的标志性建筑。犀浦校区作为“中国田径协会国家田径队训练基地”,拥有四川最大的室内田径馆;都江堰校区是香港赛马会在汶川地震后捐赠的,是一所集培训和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校区。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双流校区的训练设施设备达到了目前国际一流的训练场馆水平,多次承担国家羽毛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攀枝花红格训练基地属于亚高原综合训练基地,可同时满足500多名学员的训练需求。分布在上述校区的省级田径学校、体操学校、游泳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综合安全日益加强。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科研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日臻完善。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在内的综合支持力度明显提升,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体教协调发展。康复中心已达到一定规模,通过体育科研为运动员的损伤预防和保健提供生理生化科学依据,为其科学训练保驾护航。
创新初见成效。学院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省市联合运作”等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省田径学校与成都华阳中学田径项目的成功合作,开创了“体教结合”的模式,随后又先后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开展了田径项目合作。此外,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女篮、南京体育大学击剑队、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网球队、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队等项目也走上了共建合作之路。特别是绵阳南山中学网球项目作为“体教结合”模式的代表,扩大了四川省网球队的选拔,回归了我省青少年网球训练“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强了网球项目与学校体育的融合,真正实现了从“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的转变,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正在积极推进。同时,与绵阳柔道、德阳女子拳击、凉山男子拳击、自贡跳水、遂宁跳水的联合合作也初见成效。
(3)跨越式发展(2018年至今)
2018年3月4日,省*下发《关于同意四川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改制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批复》。学院改制取得圆满成功,成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职业学校。
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学院设立了体育教育与训练系、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系、体育人体科学系、思想政治理论系,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训练五个专业。2020年2月取得运动训练与运动保健康复单招资格。努力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实现学校的错位发展和特色办学。
巩固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6人,中级职称21人,硕士以上学历39人。改革以来,高校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参加2019年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大赛,获团体二、三等奖。4人获得个人三等奖。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分制改革试点评估,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推进“1+2+X”证书体系建设,拓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与省级体育管理中心(协会)、省级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省级普通话测试中心等单位合作,为学生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教育培训相结合,建设36个校外实践基地,结合教学和生产实践开展社会实践和“三农”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与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文理学院洽谈合作,打通高职学生升本科的通道。在成渝两地唱响《双城记》,与西南大学、重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师生学历提升、教学、科研、项目等合作渠道。
搭建师生成长的平台。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全人教育”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全过程教育。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救助机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建立重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奖、助、贷、勤、免、补”工作。
回头看,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新时期,新目标;新常态,新要求。目前,全院上下精诚团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良好精神状态,认真落实四川体育发展“123456”战略规划,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全面持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体育训练基础条件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以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双轮驱动”发展格局,推动学院建设全国一流的体育职业学院、一流的竞技训练中心、一流的全民健身综合体、一流的竞赛中心“四个一流”,并取得成效,为四川体育强省建设和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体育人才,续写伟大中国梦体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