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4-10-16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剑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相关的问题,今天,江南官网app下载 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9月14日,一项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剑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关键难题的重大举措落地——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拉开新时期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序幕。据了解,目前已有20所左右高校参与建设。南京、苏州作为两个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了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每个产业方向组建不低于200人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运营团队,在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何在?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将如何破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唤醒“沉睡”在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
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矿”。近年来,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比例长期保持在70%左右,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获这两个奖项的比例超过了75%。
教育部持续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22年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项数超过28万项,金额约1176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57.3%和99.2%。虽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所提升,但仍然有很多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得不到市场化、产业化应用,无法把高校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成果转化从书斋、实验室、校园走向企业、产业、社会,还需要跨越一个‘死亡谷’。如何将科技成果变成惠及社会的产品、产业?在高校实验室里得不到答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程和平介绍,团队有两项积累了10多年的“压箱底”的科研成果,为了寻找一处适合这些前沿创新成果落地生根的地方,团队大半年跑了10多个城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同样的感受。他认为,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外部渠道不畅的难题,需要多头对接,多方找钱、找地、找合作对象,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影响了转化效率。
“成果转化需要有符合市场理念的土壤,专职的队伍、充足的资金、丰富的应用场景、积极的政策引导缺一不可。”程和平说。
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亟须在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的区域搭建全国高校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
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五大难题”
区域中心将成为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一把“金钥匙”。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五大难题”,区域中心匹配五大重点建设任务。一是聚焦战略产业需求,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不能转”的问题。二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公共转化平台,加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解决科技成果成熟度不高、“不好转”的问题。三是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专业化能力不足、“不会转”的问题。四是发挥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解决重视程度不够、“不愿转”的问题。五是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解决现有制度瓶颈、“不敢转”的问题。
在资源支持上,教育部将调动全国高校力量,与江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域中心建设,做到政策到位、资金到位、物理空间到位,强化机制保障。
例如,围绕每个产业方向首批遴选20所左右高校作为参建高校,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有转化前景的项目转化落地,统筹研究生招生指标支持区域中心建设,支持区域中心建设全国高校成果供需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区域中心参建高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教育部希望通过超常规的资源投入、超常规的政策激励、超常规的联动机制,切实把区域中心建出实效,建成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金字招牌”。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在多年科研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一方面,是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另一方面是高校先有成果,再由企业‘掘金’。”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认为,区域中心的建设,为促进高校技术和企业需求对接搭建了双向“直通车”,必将有力推动校企科研合作,有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区域中心通过*—大学—产业相互作用,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中在同一组织框架中,围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投资融资等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架起一座桥梁,一端连接着高校科研资源,一端紧贴着市场前沿需求,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在施一公看来,区域中心的建设将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质集成的平台和便捷高效的专业服务。
程和平的两项“压箱底”的科研成果,最终落地南京江北新区。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仅为2.2克、小动物“戴着跑”的双光子显微镜,今年国内外*目标为1亿元人民币;单抗药物的工艺开发和质量验证在公共平台上得以加速,目前正在开展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如果不打通转化路径,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收获。”程和平说。
在全国高校里,还有许多这样“压箱底”和“新鲜出炉”的科技成果值得期待。在区域中心的牵引下,更多高校科技成果将会更高效、更大规模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记者 欧媚)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5日 第01版 版名:要闻
以上就是江南官网app下载 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江南官网app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