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下载 ,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江南官网app下载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江南官网app下载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5-03-30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环境规划与管理

  (课程代码:04527)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6 年 12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为 克服社会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人类主观性,使环境、社会和经济这个复合生态系 统健康协调发展,从而对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的自身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 安排和规定。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保护战略的具体 体现,也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规划学是环境科学相关专业 的主干课,它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系统学、工程学、 规划学、预测学、社会学、经济学及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它侧重于研究 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是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环境规划与管理旨在使考生掌握环境规划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 学会运用相关学科理论成果,学会重整和系统化,学会运用综合方法开展环境规 划工作。锻炼考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掌握环境规划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练就服务 社会、解决环境问题之本领,提高考生实践技能。

  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将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展开,教学基本要 求有以下两方面:1 .通过系统地向考生介绍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 本方法,使考生了解环境规划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不 同环境规划类型、掌握主要环境规划类型的规划内容、编制程序和方法,锻炼考 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掌握环境规划学理论和方法体系;2 .通过“CAD 、GIS 在环 境规划中的应用”实践,使考生了解并学会 CAD、GIS 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技术, 获得从事环境规划编制的技能和手段,学会运用综合方法开展环境规划工作;同 时培养考生对这一专业领域的兴趣,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继续深造或采用环境规 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环境规划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 课,核心课程,主干课程之一,更是一门交叉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在环 境管理系列课程中,环境规划综合运用各课程的知识解决环境管理和建设中的规 划问题,作为预防环境问题产生的有效手段,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使考生学会运用 相关学科理论成果,学会运用综合方法开展环境规划工作,环境规划学侧重于研 究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学问题,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环境规划学先期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学 等,后续课程:环境修复技术、CAD 工程制图等实践技术课程。环境监测、环境 影响评价、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可以培养考生环境规划理论基础与规划技术, 以及环境生态学思维,环境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均极强的课程,通过先期 课程可以让考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环境规划学的学习状态,培养考生大局观、 整体观、系统观。而后续课程环境修复技术可作为环境规划学修完后相关知识的 深入与拓展,将前沿的环境修复技术应用到具体的环境规划中去,提升环境规划 的水平。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 与环境规划学的诞生和 发展,了解环境规划的涵义及作用,理解环境规划的特征及原则,熟练掌握环境 规划的任务及类型,了解环境规划与其他国家规划之间的关系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规划概述(重点)

  识记:环境规划定义;环境规划的作用或功能

  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体系(一般)

  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环境规划的类型与体系

  (三)环境规划的进展与评估(次重点)

  识记: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

  理解:国外环境规划发展经验

  (四)环境规划的发展方向(一般)

  应用:环境规划的导向性与调控性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要求考生理解环境系统的结构特点;理解环境系统与环境 规划的关系;掌握环境容量概念;了解我国总量控制的分类,掌握环境容量的概 念,掌握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了解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熟悉环境承载力与环 境规划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理解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解释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状态 中的应用;理解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了解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环境规划 的关系;理解空间结构理论基本内容。掌握环境功能区划的概念及意义;理解循 环经济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了解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重点)

  识记:环境容量概念;环境承载量概念;环境承载力概念

  理解:环境系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在环境规划中应用

  (二)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重点)

  识记: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内涵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

  (三)复合生态系统(重点)

  识记: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定义与内涵;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复合生态系 统的功能

  理解: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应用: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四)空间结构理论(次重点)

  识记:空间结构理论;环境功能区划

  理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

  应用: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

  (五)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一般)

  识记:循环经济理论 3R 原则

  理解:循环经济的产生;循环经济理论的概念、基本特征;产业生态学的 主要思想;产业生态学的原则

  应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实现途径;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在

  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能对环境规划 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理解环境评价和环境预测在环境规划中的意义;了解环境 评价、环境预测的工作内容;掌握环境功能区划基本概念;了解环境功能区划的 基本依据、分类;熟悉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重点)

  识记: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

  理解: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概念

  应用: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二)环境评价和预测(一般)

  理解:环境评价概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环境预测概念;环境 预测主要内容

  应用:环境评价工作内容

  (三)环境功能区划(次重点)

  识记:环境功能区划的含义

  理解: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环境功能区划的内容

  应用: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环境功能区划的类型

  (四)环境规划方案的生产和决策过程(一般)

  理解: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内容;环境规划方案设计原则;环境规划方案

  的优化内涵,优化步骤;环境规划方案决策定义 应用: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步骤及运行

  (五)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一般)

  理解: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环境规划实

  施应完成的功能;环境规划管理的几个方面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环境规 划的决策分析方法 熟悉大气、水、固体废物与噪声污染预测方法。掌握超标率、 等标污染负荷的概念;掌握单因子评价指标方法;理解综合质量指数法;理解箱 式模型和高斯扩散模型基本原理;了解污染物的点源、线源、面源扩散模式;理 解一维河流水质模型;BOD-DO 耦合模型、了解湖泊水质预测模型;熟悉环境决 策过程及其特性;了解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及其在解决问题中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环境评价方法(次重点)

  识记: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

  理解:评价指标选择原则;污染源排放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指数;综合 质量评价指数

  (二)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次重点)

  识记:环境预测定义

  理解: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环境预测方法

  (三)大气污染预测方法(重点)

  识记:大气污染预测包括的内容;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概念

  理解:污染物排放量与源强预测一般模型;箱式模型

  应用:工业耗煤量预测;一般高斯扩散模式

  (四)水污染预测方法(重点)

  识记: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模型

  理解:水污染来源及污水排放量预测;水环境质量预测;一维河流水质预 测模型;BOD-DO 耦合模型

  (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预测方法(一般)

  应用: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环境噪声预测方法

  (六)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一般)

  理解: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

  应用:环境系统规划的决策分析模式

  (七)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重点)

  识记: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

  理解: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环境效益评价的货币化技术方法的 类型;人力资本法或工资损失法; 资产价值法;工资差额法;影子 工程法

  应用: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程序;数学规划方法及其类型

  (八)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一般)

  理解: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体系;决策方案的多目标评价选择

  应用:有限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水环境规划内容和类型、综合评价(费用-效 益分析、方案可行性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以及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熟 悉水环境容量定义及分类;了解水环境功能区划、水污染控制单元;掌握水环境 承载力概念,了解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阅读实例,熟悉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 骤和规划框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次重点)

  识记:水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

  理解:水环境规划类型和尺度

  (二)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次重点)

  理解: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

  (三)水环境规划基础(重点)

  识记: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水环境容量

  理解: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水污染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分类;水环境 容量的设计条件

  应用: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

  (四)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次重点)

  识记: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容量的技术措施

  理解: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

  (五)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一般)

  识记:水环境承载力概念

  理解:费用效益分析

  应用: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建立和定量描述方法

  (六)水环境规划实例(一般)

  应用:水环境规划的步骤与技术方法;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及水环境容量 核定;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案;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 水环境监控与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掌握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掌握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和指标体系的确定;了解 A 值法,A-P 值法的概念及其在计算大气污染物总量中 应用;了解总量负荷分配概念与分配原则;掌握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一般)

  理解:大气环境规划定义;大气环境规划主要内容;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能流分析的基本内容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一般)

  识记: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和大气质量执行的标准

  理解: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环境评价与污染预测;大气环境规划的目 标和指标体系

  (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一般)

  理解: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边界确定;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

  应用: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负荷分配

  (四)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次重点)

  识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措施;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措施

  理解:大气环境规划综合措施

  (五)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次重点)

  识记:两控区

  理解:两控区划分条件

  应用: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掌握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 概念;了解土地规划方法;学习实例,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土地利用规划概述(重点)

  识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利用概念

  理解: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概念

  (二)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内容(次重点)

  识记:土地评价定义

  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三)土地利用规划实例(一般)

  应用:GIS 在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和优化配置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影响和危害;掌握固体废 物管理规划含义、对象和内容,熟悉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技术路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固体废物概述(次重点)

  识记:固体废物概念;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含义

  (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次重点)

  识记:固体废物管理概念

  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系统概念;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 基本步骤与内容

  应用: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技术路线

  (三)应用实例(一般)

  应用: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填埋场选址模型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掌握城市、社区、开发区、乡镇农村等区域环境规划的 概念、内容和原则;熟悉这些区域环境规划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城市和乡镇企业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制定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城市环境规划(一般)

  理解:我国城市环境规划概述与追求的战略目标;城市环境规划的主要内 容;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二)开发区环境规划(一般)

  识记:开发区的概念

  理解:开发区环境规划内容;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与步骤

  (三)社区环境规划(一般)

  识记:社区的概念

  理解:社区边界确定的依据;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应用:建立可持续社区环境规划的程序框架

  (四)乡镇环境规划(重点)

  识记:乡镇环境规划的定义

  理解:乡镇环境规划的目的;乡镇环境规划的作用;乡镇环境规划的内容;

  乡镇企业环境规划的内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 应用: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实现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

  (五)城市环境规划实例(一般)

  理解:了解昆明城市环境规划模型及其优化方案;了解规划模型结果解释 与方案分析

  第十章 流域环境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掌握流域及分水线的概念;了解流域尺度进行环境规划 的重要性;了解流域环境规划基本步骤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流域环境规划概述(次重点)

  识记:我国流域水环境变化主要趋势和特点

  理解:流域环境规划的发展

  (二)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重点)

  识记:流域的基本定义;以流域尺度开展环境规划的必要性

  理解: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流域环境规划方法(一般)

  理解:流域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流域环境功能区划;流域环境功能区划

  的依据

  (四)流域环境规划实例(一般)

  理解:邛海流域环境规划的编制过程;邛海流域环境规划方案

  应用:邛海流域生态修复与污染控制总体方案;邛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 陆地生态修复、水土流失及泥石流防治与小流域综合防治模式

  第十一章 生态城市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熟悉生态城市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熟悉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关系;了解生态城市 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态城市规划概述(重点)

  识记: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生态城市规划内容

  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界定; 生态城市规划 与一般城市环境规划的关系

  (二)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一般)

  理解: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设计依据;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

  (三)生态城市规划方法(一般)

  理解:生态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生态城市建设途径和措施(次重点)

  识记: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理解:生态城市的管理建设途径;生态城市的建设措施

  (五)生态城市规划实例研究(一般)

  应用:昆明呈贡新区的生态规划建设思路;昆明呈贡新区生态规划的方案;

  昆明呈贡新区生态规划可行性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 DSS 的定义和功能;了解 DSS 的基本构成、数据库及界面;了解 DSS 的开发和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DSS 的产生和发展(一般)

  理解:DSS 的产生及定义;DSS 的基本功能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一般)

  理解:决策支持系统基本构成

  应用:DSS 的数据库;DSS 的模型库;DSS 的人机界面

  (三)环境规划 DSS 的开发和设计(次重点)

  理解:环境问题决策分析的层次

  应用:环境规划 DSS 的组成;环境规划 DSS 的开发步骤与方法

  (四)环境规划 DSS 实例(一般)

  应用:环境规划 DSS 的设计开发;国家环境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与中国 省级环境决策支持系统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 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 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 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 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 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

  环境规划学,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2 版

  2 .参考教材:

  环境规划,何德文、刘兴旺、秦普丰,科学出版社, 2015 年第 1 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 .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 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 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 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 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 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以利 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 .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 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 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 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 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 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 发引导。

  6 .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 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 .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 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4 学分,建议总助学学时 72 学时,分配如下:

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大纲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 适当 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30% 、“理解”为 50%、“应用”为 2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 2 :3 :3 :2。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次重点占 30% ,一 般占 10%。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 答题、论述题、计算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居民区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级是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一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按降解机制分水环境容量可分为

  A . 自净容量 B .混合容量 C .稀释容量

  D .可分配容量 E .可控容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为控制我国大气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1998 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 控 制区和 SO2 控制区(简称“两控区”)的划分方案。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市场价格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方法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试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假设某河段流量Q=4×106m3/d,流速u=160km/d,水温为 14.0℃, K1=1.2d-1,K2=2.4d-1,起始 断面有一排污口,废水流量为2.0×105m3/d,废水中BOD5为 1000mg/L,溶解氧为0mg/L。其 上游河水中BOD5为0.5mg/L,溶解氧为9.75mg/L,试求排污口下游40km处河水的BOD5和DO 值(C注 14.0℃时,水体饱和溶解氧DOS=10.35mg/L)。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www.vegst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SiteMap 联系我们|浙ICP备2023018783号
Baidu
map